5月18日,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发布,以下简称“新《条例》”,其中明确规定,公务接待“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,不上酒”,这一政策调整被市场称为“新禁酒令”。政策出台后,各地迅速开展打击违规吃喝专项整治,白酒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。笔者将从消费场景剧变、行业分化调整、民生化转型路径三个维度,深入剖析新政策下白酒行业的挑战与机遇。
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:
从政务主导到多元重构
白酒消费场景正经历历史性重构,政务、商务、大众三大消费板块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,驱动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消费结构转型。
●政务消费:全面收缩与替代升级
政策影响:新《条例》实施后,政务接待场景中的酒水消费基本归零,多地政府机关食堂已全面撤除酒精饮品,取而代之的是地方特色饮品和高端矿泉水。
规模变化:政务用酒市场规模从2012年高峰期的近千亿元下降至2025年的不足百亿元,在行业中的占比从超过40%降至不足5%。
●商务消费:理性回归与场景创新
价格区间:商务宴请主流价格带从800元-1500元下移至300元-500元。
消费模式:传统高端餐饮门店数量减少,私人家宴和新型会所逐渐兴起。
消费群体:以独角兽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从业者,正成为高端白酒的新目标客群。茅台集团董事长张德芹明确要求:“要紧密贴近市场与消费者,深入洞察其需求与变化,客群转型要瞄准独角兽、专精特新、小巨人等企业。”
●大众消费:价格下沉与年轻化浪潮
价格区间:大众消费主力价格带进一步下沉,100元-300元价位产品成为市场增长主力。
年轻消费:Z世代消费者成为低度酒市场的核心驱动力。另外,80后、90后年轻一代中,女性饮酒比例显著高于60后、70后,打破了女性不饮酒的传统刻板印象。
低度酒饮:2024年,38度低度国窖1573销售规模将近100亿元,近期又传出28度国窖1573已经研发成功,将适时投放市场,16度、6度国窖正在测试;五粮液时隔20多年后,将于9月再度推出29度低度酒产品;洋河透露,将在8月、9月份集中上市果酒、露酒和低度潮饮;酒鬼酒“两低一小”战略中的33度、28度、21度、18度产品,也在进行研发准备。
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与分化:
从停货潮到价值重构
面对政策冲击与消费变迁,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重塑”的战略拐点,不同梯队酒企分化加剧,行业格局加速重构。
●头部酒企:控量保价与库存出清
停货潮:2025年初,以五粮液、洋河、习酒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掀起“停货潮”,暂停接收第八代五粮液、梦之蓝M6+、习酒窖藏1988等高端产品的订单。
停货策略:通过减少市场供给,短期内拉升批价,缓解渠道压力。五粮液普五停货后批价上涨30元,洋河海之蓝批价回升至110元+/瓶。
库存周期:行业库存周期临近拐点,预计2025年Q3旺季高端白酒将实现库存实质性改善。五粮液通过数字化控货,将渠道库存压降至1-2个月;泸州老窖国窖1573推行“开瓶决定配额”,将库存周转压缩至1-2个月。
●区域酒企: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博弈
“新禁酒令”下,区域酒企呈现两极分化态势。一是依赖型:依赖本地政务资源培育高端产品线的酒企遭遇重创,销售与品牌升级受阻;二是民酒基因型:具有“民酒基因”的区域酒企反而迎来发展机遇,“禁酒令”对区域名酒的影响相对较小,因为其产品结构的主力也是民生消费产品。
●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能出清
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《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》指出,2025年酒类产业进入“三期叠加”局面:新一轮政策调整期、消费结构转型分化期、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。在这一背景下:
行业集中度: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,TOP6酒企销售份额占比已达84%,中小酒企淘汰加速。
产能出清:白酒行业正经历从“去库存”到“去产能”的深度调整,行业供给收缩,渠道库存舒压,规上白酒产量延续下滑趋势,受外部环境与政策影响,消费场景受限,在“降速释压”的共识下,行业产能或将有效出清。
民生化转型路径探索:
产品、渠道与文化的三重变革
面对“禁酒新政”带来不可逆转的行业变局,白酒企业需要积极探索从“官酒”向“民酒”的战略转型,在产品创新、渠道下沉和文化重构三个维度寻求突破。
●产品创新:低度化与性价比革命
低度化战略:头部酒企加速推进低度化战略,泸州老窖、五粮液、酒鬼酒等都已经在积极布局。
年轻消费群体: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口感偏好,酒企推出创新产品,如果酒、露酒、低度潮饮等。
光瓶酒市场:大众消费市场方面,高性价比光瓶酒成为增长亮点。例如,洋河举行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战略发布会,宣布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,全面推动59元光瓶酒销售。
●渠道下沉:县域市场的贴身肉搏
渠道变革:白酒销售渠道正经历深度变革,县域市场成为酒企争夺的新焦点。
渠道布局:一线名酒加速渠道下沉,茅台系列酒覆盖到多个县区,其中,金王子单品在山东梁山县等地畅销;郎酒将新疆库车打造为“西北第一样板县”,并在河南尉氏县创造了近亿元的销售额;剑南春深耕河南固始县亿元市场。
厂商关系:在厂商关系层面,“厂商一体化”成为行业共识,传统酒企正重构与经销商的关系,让渠道商成为厂家的“眼睛”,及时捕捉消费需求变化。
●文化重构:从权力符号到情感载体
品牌文化:白酒文化内涵正经历深刻转型,从“权力符号”向“情感载体”转变。
体验场景:越来越多的酒企加入白酒集群、文化景区、体验店等的打造,吸引游客了解非遗酿造技艺等酒文化,并参与品鉴、酿造体验等活动。
营销创新:营销方式上,白酒品牌积极拥抱新渠道。某品牌借助元宇宙模特做代言、虚拟偶像推广低度果酒产品,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超5亿次;小红书、抖音线上“种草”,小酒馆线下体验成为培育Z世代消费者的主要方式。
危机中的行业破局之路
2025年“禁酒新政”的实施,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正式告别政务消费依赖时代,步入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。这场政策引发的行业变化,短期内必然带来阵痛,但长期看,将推动白酒行业走向更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轨道。
白酒行业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。一是消费驱动:从“政务主导”转向“民生驱动”,深耕县域市场和大众消费场景;二是价值导向:从“面子消费”转向“里子消费”,通过产品创新满足真实消费需求;三是厂商关系:从“压货博弈”转向“共生共赢”,构建新型厂商合作关系。
2025年下半年,白酒行业将在“三期叠加”(政策调整期、消费转型期、深度调整期)中加速分化。笔者认为,头部名酒凭借品牌壁垒和库存改善有望率先复苏,区域酒企则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在细分市场谋生存。随着中秋、国庆等消费旺季的来临,以及国家3000亿元特别国债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,行业有望逐步走出调整低谷。
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,其核心价值在于情感联结的纽带。当行业真正完成从“官酒”到“民酒”的蜕变,中国白酒将焕发新的生机。酒业历经数千年,从来都是适者生存,当下,消费变革已悄然来临,抱残守缺者将会出局,顺势而为、勇于创新者,将引领酒业走出深度调整期,走向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。(刘圣松系谏策战略咨询总经理,李守俊系谏策战略咨询项目经理)
网站也是有底线的